当前情况:

小朋友幼儿园在读,明年进小学,计划后年请老人回家休息了,也就是到小朋友二或小学三年级,自己+钟点工全方位解决。今年开始先咨询、筹备起来。

父亲工作很忙,持续性搞家务搞作业是靠不上的;只能空闲时算个锦上添花有哪些用途。

周围案例

我周围现在只有三个家庭是在职状况下的全靠自己。一个家庭父亲也非常忙主要靠妈,孩子现在小一在读。母亲自己说虽然有钟点工但到家还是被琐碎事牵制精力,好容易停下来了只想休息,孩子基本菜鸟现在有点吃力的;

第二三个家庭都是夫妻双打,孩子都还在幼儿园,一个男生非常皮一直被老师告状(但我感觉这是本身性格调皮,和家人多人少没什么关系);还有一个现在看着家庭运作正常,幼儿园出来直接进晚托班,爸爸妈妈下班都非常早,回家做完饭再来接孩子(大家附近的晚托班已知的不如何,靠晚托班全方位解决作业不太可靠)

我工作不忙,到家时间17:45;基本无加班,无任何出差应酬。偶尔加班的话,可以把工作带回来做,不需要人在公司坐着,只须第二天交得交付就好。工作时间普通强度,不是什么事都不干更不是忙到喝口水都没时间。

外出最晚8:00,那我感觉自己送应该也来得及。就是小学放学听说2:00-3:30都有,天天还不同。那就要钟点工接一下。小区门口和校门口门对门,隔开一条马路。

我这边四老都在上海,就是住得远。有特殊状况可以顶上。而且老人能力都还可以,上网都玩得转,也有自己能开车的。所以不至于发生硬顶在杠头上的状况。

主如果大家自己考虑老人年龄大了,让他们过好我们的生活,多旅游多养生,不要围着孩子转。

我问下你自己主带,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怎么样?如何培养大人没到家,孩子自觉完成力所能及的功课的习惯?(我目前咨询,就是由于目前孩子才幼儿园,感觉筹备这件事情的时间还比较长。充分筹备后就很容易成功)

就是身体很不好,这也是我发上来听大伙建议是什么原因,不然我就一二三直接自己干了,我目前烧饭,下午空下来把现在想到的困难发上来给大伙参详一些下!

目前又有两个困惑

困惑1、

孩子自我管理问题

假定请钟点工接孩子+做饭;我一个人是17:45可以到家,中间刨去回家、洗手换衣吃点心,中间大概还有近2小时的空档。不了解怎么样培养孩子在这2小时内能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?(更不是说一刻不停学习2小时,就是把自己能做的先做了,可以玩一会儿的)

前面有人建议的定位手表和探头已经记下了,这类到时可以达成。(另:可靠晚托班也会持续关注,做个备选)

困惑2、

钟点工的工作安排与自己精力

计划钟点工天天3-3.5小时,打扫卫生、洗衣服、接孩子、烧饭、刷碗,房屋不大的才70多。(还有的零碎家务,总之尽可能家务外包,节省体力)

但光靠钟点工一定不可以达成家务的全覆盖。譬如各类整理还是得靠自己,另外浪费时间间的菜也要靠自己周末弄(一般钟点工只能达成A炒B炒C吧,总体自己还是要费心不少;我现在也用了几年大概十来个钟点工,所以不会对钟点工抱有过高期待和需要)

日积月累每天如此操作,想想会很消耗个人精力。也由于我身体不太行,所以对这方面其实也非常忐忑。

时间能保证的,我基本不加班(一个月最多两次可以带回家干,第二天能交就好);完全不出差不应酬,夫妻二人工作的公司都算稳定的,但年龄都不小了,工作只能说稳中求进。

独立能力自己评估还凑合吧,家务全部都能自己干,也会开车。孩子出了月子就是自己和白班阿姨带到一岁去上班的。当中阿姨节日放假,我就一个人带娃一个人烧饭搞卫生,上卫生间么一手抱娃一手束裤子呀。

但身体不太行,所以上来问问可行性。假如身体素质很强大我就直接干了。

心理素质是哪一点?是说非常忙乱的时候对娃仍然十分耐心不暴走吗?这个上学了感觉不肯定能做到,周围吼娃的挺多,我感觉我也没比其他人强。

假如老公也是天天回家能持续稳定贡献劳动力的话,我就没问题发上来问了。父亲态度非常积极,在家很肯带娃。但常常不在家,或者非常晚回来顶不上用。所以我要提早两年规划这件事,把能做的提前做掉,提升“脱老”成功率。

陪读吃不上好饭的问题也是非常实质的,但周末或许可以把陪读活动集中在其中二老所在的一个区。如此补课、天伦都不耽误,每周上门吃顿饭老人一定欢迎的。是大家自己不想每天吊着老人带娃,鼓励他们多旅游多养生。

孩子生病我非常有经验的,不是大病一般而言没问题。而且小朋友病了老人会来帮忙的,后备支持可以。

老公么这个工作步伐持续很久了,倒没什么怨言。由于父亲凡是在家都非常称职。

但假如花了很多的精力,孩子成绩仍然非常差,我自问要暴走的!

大家并不需要孩子能考到上海大学如此的211,那样包邮区的全日制本科期望可以来一个。当然我了解目前这个需要并不低,毕竟辛辛苦苦鸡血9年,一半人上不了高中。

但我有时会想,假如孩子念书都靠盯没自觉性,等到孩子大一点哪天四老一病倒,大家作为双独子女一定搞老的,孩子不还是念书瘫下来。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差不多的。既然最后差不多,还不如早点“脱老”,让老人过个休闲的晚年。不然就是大家都没落着好。独生子女无声无息走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准中年,生活不容易。